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无锡全市各类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已达4000余件,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列全省之首。但无锡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指出,在农副产品商标为农户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不少商标注册后却被“束之高阁”,十分可惜。
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注册了“隆元”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公司利用“隆元”品牌为载体,大力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采用“公司+农技部门+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进行标准化管理,“隆元”大米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中国放心大米”、“A级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现在,“隆元”大米已经远销日本、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化经营,不仅带动了公司的发展,也带动起周边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的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公司有机水稻基地出产的“隆元”有机大米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其它产品价格。
同样尝到品牌经营甜头的,还有宜兴百合种植户。宜兴百合是中国三大食用百合之一,但近些年种植面积大幅下降,2005年已不到20亩,安徽(安徽商标注册)、浙江(浙江商标注册)等地生产的百合涌入市场,冒充宜兴百合。针对这些情况,去年宜兴市百合协会成功申请注册了“宜兴百合”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真正的宜兴百合从此身价倍增。百合协会方会长介绍说,大浦镇一户农民夫妇,2006年种了一亩百合,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全部烂在地里。去年,他们把百合全部交给协会帮助销售,售价大涨,质量好的卖到16元/500克,夫妻俩光种百合就收入了1.2万元。靠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张“金名片”,宜兴百合种植面积已达500亩,产量达500多吨,预计销售总额可达到600万元以上。
“虽然近几年无锡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数量增长明显,但不少商标还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市工商局商广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就拿宜兴茶叶来说,2007年底拥有注册商标近200件,但目前使用商标较为有名的,仅有“宜竹”、“盛道”、“太湖雪梅”等,其他茶叶则大多标注“宜兴特产”、“碧螺春”等,有商标不用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