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世界杯商机无限 中国企业只顾眼前赚钱不管品牌建设

商标注册在线 http://www.regtm.com/ 2010-7-30 商标网

      持续了一个月的世界杯,不仅有国际足联和南非世界杯组委会的身影,有阿迪达斯、麦当劳等知名品牌的身影,更闪现着中国企业的身影,以及不能再熟悉的“中国制造”的身影。


      中国人看来,南非世界杯缺少中国男足身影是件“莫大的憾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元素在本届世界杯的缺席。事实上,南非世界杯上“中国制造”无处不在。


      位于嘉兴的某生产旗帜的公司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做世界杯国旗的订单;余姚一家公司也成为纳尔逊曼德拉湾球场座椅的生产厂家。除了5万张场馆座椅,他们还承包了此次世界杯部分训练场、新闻中心的座椅制造,总合同金额超过250万美元;饱受争议的用球“普天同庆” 由中国江西一家公司制作,据说共生产了1200万个比赛及商业指定用球;“呜呜祖拉”,这个非洲球迷爱不释手,但为不少球星所烦恼、甚至已在飞机上禁止吹奏的独特乐器,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生产。


      “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件光荣的事。当代体育用品市场,重要的是品牌,没人会管你在哪里制造的。而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一直有待加强。”陈锡尧说,“我觉得英利这家太阳能公司很有眼光。谁都知道世界杯是高关注度的比赛,但要舍得投钱去做广告,这是需要魄力和眼光的。至于‘哈尔滨啤酒’,其实是此次世界杯啤酒惟一赞助商百威啤酒的全资子公司。有人问:哈尔滨啤酒又不是国际品牌,何必到世界杯赛场做广告?这恰恰就是百威的高明之处。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的啤酒消费大国,嘉士伯啤酒46%的利润都来自中国,这个广告就是要打给中国球迷们看的啊!”


      中国此次体育品牌的全军覆没,作为体育爱好者的笔者来说,不能不感到有些遗憾。近几年,中国体育用品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消费者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而且现在中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据了国际市场的相当份额。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马继龙介绍:目前中国的体育器材、服装等体育用品的产量至少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中国体育用品卖遍全球。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够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产量已占据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65%,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但即使这样,今年的世界杯也没有我们的份。


      据一项针对国内体育运动爱好者的电话访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体育爱好者中,仅有1%的人能把一个国内体育品牌与其形象代言人对号入座;35%的人能回忆起几个品牌的代言人,但记不住相应的品牌;42%的人根本不关心这类品牌;29%的人认为国内体育品牌大同小异,牌子太杂;28%的人认为这类品牌无法与“耐克”、“阿迪达斯”相媲美。与国外知名品牌的知名度相比,目前中国体育品牌与他们的差距相当明显,可当我们回首1998年那个风吹过的夏天,中国企业农夫山泉依靠世界杯期间的广告轰炸让全中国球迷记住了这个饮用水品牌,再看看现在的英利,浓烈的营销热情正在回归理性,世界杯营销打破了原有“明星+广告轰炸”的旧有形式,表现出更多差异化和整合传播的趋势。


      所以笔者希望有一日,世界杯营销经典案例中,也能记录下中国体育品牌的名字。

商标分类查询
商标商品,服务分类查询
如:输入“冰箱”,查询可知属于11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