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商标大省亟待向商标强省迈进

商标注册在线 http://www.regtm.com/ 2009-7-16 石家庄新闻网

 王    巍


  商标,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商标。然而,人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身边属于本地的商标品牌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启示录


  河北省跻身商标大省行列


  去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工商局会同省商标协会,联合开展了我省历史上首次商标情况全面调查及其发展对策专项研究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如今,品牌,开始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全省拥有注册商标881989件,跻身商标大省行列。


  商标注册量快速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河北省商标注册量快速增长,成为商标大省。截至目前,我省注册商标总量已经达到881989件,在全国位居第9位。在各设区市商标数量排名中,石家庄、保定、沧州居前三位。在全省172个县、市、区中,注册商标超过200件的有68个。特别是有辛集市、徐水县、任丘市、霸州市、宁晋县5个县(市)荣膺全国商标百强县。


  国际注册商标和国外入驻我省的知名品牌逐步增多。从1996年10月3日“衡水”第一件国际注册商标算起,到目前为止,我省已拥有150余件商标取得了国际注册,在全国居第10位。除此之外,很多企业还进行了大约1000余件的单独国家注册。同时,“河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逐年上升。截至去年底,全省共认定10批132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列全国第6位。经省工商局推荐、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3件,列全国第11位。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我省发达地区,最多的市是保定市和石家庄市,分别为10件和9件。


  涉农商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我省已拥有涉农商标21000余件,其中涉农著名商标136件。近5年涉农商标的申请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地理标志,2003年“迁西板栗”成功注册,实现了我省地理标志零的突破。之后沧州金丝小枣、黄骅冬枣等5件地理标志相继注册,成为“带动一项产业、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有力举措。


  提升企业竞争力


  “商标,开始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省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商标注册,企业不仅确立了知识产权;而且凭借品牌,壮大了实力。目前,我省企业对商标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企业被认定为驰(著)名商标后,效益明显提升,认定前与认定后,形成鲜明对比。


  调查发现,衡水老白干酒2004年底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2005年就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产量翻番,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重点骨干白酒企业增长率第二名,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9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1亿元,利税由2004年的0.7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53亿元,老白干香型白酒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引领了中国白酒的一个流派。该公司董事长张永增深为感触地说:“是商标的突破带动了企业的飞跃。”张家口的“钻石”,本属地方香烟,很难走向全国,2007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知名度大增,不但将“石家庄”和“玉兰”招至麾下,而且很快成为全国“名烟”,仅2008年利税就增加了6个亿,增长35%。


  据统计,驰(著)名商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5%,有的甚至高达51%。同时,以驰(著)名商标为载体,开展上市融资,已成为我省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亮点。现在,由驰(著)名商标企业控股或参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到45户,占我省上市公司总量的四分之三,其中,30%的驰名商标企业实现了上市。这些驰(著)名商标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带动经济快速崛起


  目前,商标正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崛起。从省统计局对全省140个县(市、区)2007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情况看,唐山的迁安市和邢台的南和县分列全省县域经济“30强”、“30弱”的首末位。这次商标调查情况显示,“30强”各有鲜明特色产业,呈现出“工业富、农业强、品牌好、商贸旺”的发展格局,他们以全省1/4的人口,创造了49.1%的县域生产总值。辛集、徐水、任丘、霸州、宁晋5个扩权县(市),位列全国商标百强县,说明了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省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迁西板栗自2003年注册为我省首件地理标志后,已较好地发挥了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作用。迁西县制定了《迁西板栗地理标志使用和管理办法》,在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出口从单一的日本市场扩展到东南亚、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3亿元以上。全县36万人口中有10万农户直接种植板栗,有2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形成了“板栗产业”。农民年均收入中的1000元就来自该产业,被迁西县农民形象比喻为山坡上的“绿色银行”。实践证明,“商标富农”在广大农村展示了广阔前景。


  另外,商标在助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0年来,我省商标事业的发展,客观地反映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水平,品牌的壮大和拓展,带动了我省综合实力的提升。一大批知名品牌正在崛起,增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


  2


  启示录


  商标大省如何走向商标强省


  如今,商标在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省工商局和商标协会在调查中却发现,商标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强势品牌、科学运用品牌的能力较弱、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少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省商标事业的健康发展。


  品牌之痛


  商标意识普遍较低


  “商标意识决定经济发展走势。”省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共有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市场主体167.7多万个,平均每20个市场主体才有1件注册商标,这与广东3个市场主体、北京4.5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相距甚远。在本次调查中,辛集市商标注册量最多,但还不到2000件;而福建泉州晋江,仅一个县级市就拥有28263件注册商标、16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18件著名商标。商标数量上的差距,说明我省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种低水平的商标意识,在省政府确定的10大支柱产业中更为突出。以钢铁产业为例,河北钢产量超亿吨,居全国首位。但全省钢铁行业仅有5件著名商标,占我省著名商标总数的1.56%,且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为0。这些企业通常获取的是资源利润而非品牌效益。与此相反,上海“宝钢”拥有138件注册商标,在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4件国际注册,并于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品牌价值达到了482.47亿元。这一情况说明,我省在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和开发、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建设的问题。


  品牌之憾


  缺乏强势品牌


  立足国内外市场,不难发现,我省品牌产品少,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对全省经济具有较强拉动和辐射作用的知名品牌,是我省商标事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重要瓶颈。


  就知名品牌的质量而言,去年1月1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我省14件商标入围,占2.8%,低于全国平均值3.8个百分点。500强的平均价值是23.86亿元,我省入围商标的平均价值是11.71亿元,仅列全国第27位,略高于陕西、广西和西藏。遗憾的是,我省唯一一件刚刚超过平均值的商标“三鹿”,也因遭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轰然倒下。2008年6月12日,《第二届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评选》揭晓,288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中,我省9个品牌上榜,而广东、浙江、山东三省是我省的2.7-5.6倍。在驰名商标的构成中,发达省份机电产品和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居多,我省则以食品、日用品居多,高精尖、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仅占9.3%。


  同时,我省驰名商标进行过价值评估的有10家,占23.2%;著名商标进行过价值评估的,有65家,仅占4.6%,反映了企业对商标价值和无形资产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总体来说,我省商标价值普遍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存在“企业多,品牌少;企业大,品牌小”的症结,缺少“国内硬牌”和“国际大牌”。


  品牌之殇


  科学运用品牌的能力较弱


  “先进省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不断创造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当成重中之重。”省商标协会这位负责人说道,然而,由于创新不足、管理落后,我省一些知名品牌,有的昙花一现,有的流失严重。


  调查中发现,衡水的“旭日升”商标,曾引领中国茶饮料革命,创立了一个行业,是我省第一件驰名商标,鼎盛时期的品牌价值高达160亿元,令国内同行企业望其项背,但由于管理落后、运营不当,惨遭割腹之痛。邯郸的“舒尔美”商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享誉华夏,商标评估价值达2.5亿元,由于合资不当,以360万人民币转让给美国金百利公司后,被美国公司以“信舒特”商标取而代之,致使“舒尔美”销声匿迹,企业从此萎靡不振,直至破产。此外,还有唐山的“豪门”,邢台的“五谷道场”,石家庄的“环宇”、“维力”等,不胜枚举。据估算,我省品牌流失率为18%左右,平均生命力仅为18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如果以10年为一个周期,现在很多品牌在10年、20年前才刚具雏形,如果不大力提高现有品牌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和拓展能力,若干年后是一个什么情形将不得而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自然淘汰、盲目扩张等多种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使用不当、保护不力,把对民族品牌的“不抛弃、不放弃”变成了不珍惜、不爱惜,当遭遇跨国公司的品牌扩张后,难以应对,最终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品牌之短


  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少


  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是产品出口的“通行证”,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但我省涉农商标的注册意识和运用水平还相对落后,使用形式单一,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据了解,目前,我省农业商标的拥有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今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业品牌包含的科技、工艺、文化、营销、服务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尤其是国内外炙手可热的地理标志,其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该地区的全体群众,是促进区域整体脱贫致富、带动多业联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我省虽拥有113项地理标志资源,但仅注册了7件,与浙江省54件、福建省37件、新疆24件相差甚远,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饶阳县大尹村镇是省农业厅命名的“河北蔬菜第一镇”,全镇有2万多个大棚,年产果菜6.8亿斤,占北京市场的1/3。但至今没有注册一件商标,对外统称“饶阳蔬菜”,当地政府和菜农眼睁睁地看着很多蔬菜被冠以“山东寿光”的名称后销往全国各地。


  发展品牌经济


  已成当务之急


  分析造成这些瓶颈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查报告指出,一些市、县级政府对实施商标战略,未给予足够重视;企业还不懂得运用商标战略和策略开拓市场,不能认知商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宣传力度和浓厚社会氛围;商标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等是主要原因。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到知识经济、品牌经济时代,以商标输出为特征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发展我省的品牌经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省商标协会负责人建议,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列入议事日程,统一规划部署,加大培育和扶持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制定商标奖励办法,提高奖励金额,重点奖励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各地政府要注意筛选、培育、保护区域品牌,帮扶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河北省著名商标。全省要对现有的1000余家驰(著)商标企业进行梳理,从中选择10家驰名商标、50家著名商标企业具体帮助和指导,鼓励和培育一批拉动作用好、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强势品牌。


  同时,创新体制,完善法规,为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提供良好保障。针对目前“商标保护难”的问题,建立省内协调保护机制,由省工商局牵头,省高院知识产权庭、省知识产权局、省商标协会、省律师协会参加,重点协调打击假冒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有关事宜。建立跨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协办跨省际的商标事宜。建立以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为重点的国际协作机制,着重协调国际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事宜。通过建立“三大机制”,有效保护商标所有权,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商标意识。这位负责人建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河北省商标节。开展各种特色活动,逐步使之成为展示河北品牌的窗口。


  名词解释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


  (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


  (二)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我省注册商标总量已经达到881989件,在全国位居第9位,我省各设区市商标数量排名中石家庄、保定、沧州居前三位;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认定10批132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列全国第6位;


  我省已拥有150余件商标取得了国际注册,在全国居第10位;


  经省工商局推荐、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3件,列全国第11位;


  近5年我省涉农商标的申请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数字启示


  我省共有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市场主体167.7多万个,平均每20个市场主体才有1件注册商标;


  去年1月1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我省14件商标入围,占2.8%,低于全国平均值3.8个百分点。500强的平均价值是23.86亿元,我省入围商标的平均价值是11.71亿元,仅列全国第27位,略高于陕西、广西和西藏;


  据估算,我省品牌流失率为18%左右,平均生命力仅为18年;


  我省虽拥有113项地理标志资源,但仅注册了7件,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商标分类查询
商标商品,服务分类查询
如:输入“冰箱”,查询可知属于11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