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我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商标的数量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青海“盐桥”钾肥、“雪舟”牛绒衫、“互助”青稞酒、“晶珠”藏药、“三江源”冬虫夏草、“藏羊”地毯、“金溢”铝型材、“布哈拉”牌民族服饰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更加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我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布哈拉”异军突起
“没想到一顶小小的帽子能做到这么有名气,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这是我们伊斯兰民族服饰的荣耀。”4月3日,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韩福祥如是说。
青海伊佳公司的民族服饰商标“布哈拉”于近日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一消息让伊佳公司上下兴奋不已。韩福祥说,之前,公司虽然也很重视商标,但并没有想到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年底,青海伊佳公司发现甘肃和新疆的一些公司仿冒“布哈拉”牌的帽子,那些产品在质量和工艺上根本无法与他们的产品相媲美,严重影响了伊佳公司的声誉,最终在我省工商部门的帮助下,这一问题才得到解决。
回想中国驰名商标的申请过程,韩福祥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太不容易了,工商部门可帮了大忙!”光准备资料就让他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公司专门抽调两人负责准备。那段时间,他俩在循化、西宁、甘肃来回跑,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认为已做到万无一失,便将材料送到了省工商局。三天后却得到消息,还有一些资料不够完整。第二次准备时,他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整个人几乎被淹没在材料中。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工商部门手把手的帮助下,“布哈拉”最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韩福祥说,今后公司将继续做大做强民族服饰,在满足穆斯林群众的同时,逐步向大众化服饰发展。
品牌的成长之路
青海的品牌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是品牌发展的启蒙阶段,全省仅有104件注册商标。当时,由于全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工业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并有了“康尔素”“双虎”“海山”“天河”等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产品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96年,是品牌发展的徘徊阶段。这一时期,全省每年申请注册量平均为40.5件,累计注册商标发展到752件。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青海商标事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1997年成为转折点,全省年商标注册量首次突破三位数。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注册商标3206件,其中,国外注册商标27件,农产品注册商标355件。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已拥有8件中国驰名商标,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二。
在外省的冲击下,从1997年开始,我省企业逐渐加强了商标的整体意识,开始重视商标。同时,工商部门对商标也加强了省以下垂直管理,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在特色资源工业产品中,“盐桥”牌氯化钾独占鳌头。“雪舟”牌牛绒衫是用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绒生产的,它在青海牛绒衫行业可以说是龙头老大,在全国也算是独具特色的。“互助”牌青稞酒在全国的白酒行业中虽只算是中小企业,但在青稞酒行业中却是全国最大的。“藏羊”地毯在传统的纯手工制作行业中也是较大的企业。青海是藏药的发源地,在药业中藏药可谓是特色产业,为此“晶珠”藏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三江源”牌冬虫夏草和“金溢”铝型材在全国来说,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是数一数二的。“布哈拉”商标是全国民族服饰及用品行业唯一列入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的商标。
打假保护功不可没
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后,商标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以“互助”牌青稞酒为例,由于白酒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侵权现象最严重。自2002年“互助”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后,市场上就出现很多假冒、仿冒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的产品,不法商贩的侵权行为致使企业举步维艰,销售下降甚至亏损。2004年,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的月最低销售收入仅为300万元。为了保护得之不易的驰名商标,省工商部门启动了保护、培育知名品牌,扶持规范中小企业主题活动,在全省市场开展了一系列的查假冒保品牌专项整治活动。由于酒的技术含量较高,不法商贩的隐蔽性又较强,工商部门的工作难度很大,往往为了查一个窝点要蹲点守候很多天。经过努力,假冒、仿冒互助青稞酒的行为得到遏制,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实现了扭亏为盈。2008年1月,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的月最低销售收入已达到4600万元。
据省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全省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516件,案值达1903万元,捣毁制假、售假、藏假窝点211处,查获侵权商标标志93.2万余套。
品牌培育任重道远
今后,我省工商部门将重点指导和帮助各类企业及时申报注册商标,正确使用注册商标,重点指导和扶持省内1000家企业培育商标。另外,协调有关部门对“热贡艺术”“原子城”“鸟岛”“坎布拉”等景区以及景区内具有地理标志价值的商标开展保护性抢注。引导生产、销售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工艺产品、地毯、中藏药、土特产、绿色食品、昆仑玉饰品等旅游产品的企业及时申请注册商标,促进旅游景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把玉树冬虫夏草、乐都紫皮大蒜、门源菜籽油、祁连黄蘑菇、马牙蚕豆等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产品作为培育注册商标的对象,加强农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培育。
同时,制定出台全省培育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5年规划,选出具有青海高原特色、发展前景广阔、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10件商标作为培育对象,将“洁神”“金诃”等商标作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重点对象培育和帮扶,力争我省的驰名商标争创工作再上新台阶。